北京时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7日论坛发布成果清单共6大类283项,包括中方推出的举措或发起的合作倡议、在高峰论坛期间或前夕签署的多双边合作文件、在高峰论坛框架下建立的多边合作平台、投资类项目及项目清单、融资类项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的合作项目。
从六年前出现“一带一路”构想,到两年前首届峰会1,600多人参加,再到本次峰会5,000多人参加,“一带一路”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合作成果更是超乎所有人想象。
如果说五年前人们对“一带一路”还没有任何印象,两年前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还抱有债务陷阱、地缘政治工具的疑惑,那么今天“一带一路”俨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
意大利率先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后,卢森堡、瑞士相继加入。据路透社消息,受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委托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表示,欧盟内几个大国想通过集体形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而不是以双边形式(欧盟各国和中国分别签署)与中方展开合作。
2017年5月第一届峰会时,以自民党干事长身份前往北京的二阶俊博此次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使的身份出席会议,并带有安倍晋三的亲署信。二阶说,“日方积极评价中国通过这一构想为世界和地区作出重要贡献。我此次是作为安倍首相特使来华出席高峰论坛,愿同中方就此加强合作。”
2017年5月第一届峰会时,还在犹豫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泰国总理巴育(Prayut Chan-ocha)等纷纷前往中国,东盟十国领导人首次齐聚北京。
不只是原有的中亚、中东欧和非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在欧洲以及G7国家中的影响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所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拓展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树立了成功范例,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有这么多国家领导人和代表出席本届论坛就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已经远非美国警告各国不要参加就可以阻挡的大趋势。那么,“一带一路”逆势大变,北京是如何做到的?
得其道者成
习近平在26日的演讲中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在北京的话语体系中,“一带一路”的成功主要在“得道”。
习近平2017年1月曾在欧洲演讲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具体来讲,“一带一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是它和以往的国际投资方式迥然不同,和以往的国际发展理念迥然不同。“一带一路”致力于解决的是全球性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问题。
当然,北京对于“一带一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针对债务陷阱、腐败问题等质疑,此次的“一带一路”峰会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北京面对质疑的淡定姿态是“一带一路”得以稳步前推的重要方面。
美国任性妄为加速一带一路被接受
不过,“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远非推行过程中的实操问题。中国外长王毅说,“债务陷阱”等各种帽子扣不到“一带一路”头上,也不会得到任何当事国的认同。自己做不到,也不让别人做,自己做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做得好。这种心态和做法既损人又不利己。
王毅讲话的背后是政治问题。美国的公开阻拦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迟迟不敢做出终极表态的最大障碍。
而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横行实际上为北京推动“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美国的任性妄为加速了各主要经济体对“一带一路”的接受。发展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在实际的经济利益面前做出政治性的站队和表态。
“一带一路”是共享共建的倡议,日本和欧盟何时加入,目前来看只差临门一脚。
而北京并不希望“一带一路”成为中美立场公开对立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已然大不同,这是北京对美国阻碍的回击,同时也是对美国发出的召唤。
这个世界不需要美国霸权,但这个世界仍然需要美国。中国崛起,不是要取代美国,而是要同美国和平共处。不管美国是否加入,北京都已经用成果清单再次发出了邀请。
中亚、中东欧国家的发展让日本欧盟动摇了拒不加入的念头。待日后日本和欧盟尝到发展的甜头,美国是否仍然拒绝未可知。未来,能够容纳下美国的“一带一路”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Comments